责任编辑: tabs-guitar.com
你能说出中国的四个王朝吗?你能把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吗?在印度,哪两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最多?1868年在日本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?印尼第二大流行宗教是什么?
好了,现在增加点难度。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欧洲人殖民的是哪个国家?壬辰战争(Imjin War)可能是16世纪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战争。哪些国家参与了战争?在搜刮完你的知识储备之前,你能写多少字来描述佛陀的生平?或者孔子的生平?你能写得出一段吗?前者的名字是什么?
这份测验并不——或者不应该——令人生畏。在亚洲历史的珠穆朗玛峰上,这些问题只相当于一点雪屑。但在西方,有多大比例的大学毕业生能通过测验呢?即使在那些沉迷于播客流媒体新闻的关注亚洲的人中,这一比例能达到5%吗?考虑到本世纪正在展开的历史进程,这种无知怎么能站得住脚呢?
不要把这篇专栏文章看作是世界主义者的悲叹。这不是对跨文化理解的呼吁。各国应该重视对本国历史的讲授(并在合理范围内加以美化)。我只是好奇,对一个对西方的影响力不会减弱的大陆了解如此之少,在战略上是否明智。
如果说教育存在漏洞,那也不是人人都在谈论的那个。是的,与人文学科相比,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(STEM)学科的声望和资金应该有所提升。但这已经开始了。美国英语专业的入学人数下降了。英国出现了连续第二个“数学迷”首相。更大的问题存在于人文学科内部,它们名不副实,并没那么具有普遍性和跨物种性。你有可能掌握它们,被视为一个受过优等教育的人,但却对亚洲的历史甚至没有一个粗略的认识。
在关于“两种文化”的讲座中,C•P•斯诺(CP Snow)谈到了他在高级社交聚会上的怪异直觉,即他周围的人无法解释“质量”或“加速度”是什么意思。(他认为这些问题“在科学上相当于问‘你能阅读吗?’”)
嗯,在我自己的社交活动中,我有时会在晚上以亚洲专家的身份出现。这件事无比古怪。我不会说亚洲语言。我一年去几次,主要是为了吃。我只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在那里生活过。甚至,在整篇专栏中把它当作一个地方看待,就好像它和欧洲一样具有整体性,就已经表明了一个外人的无知。不应该仅凭知道唐在宋之前就足以在上流社会让一个人脱颖而出。但我恐怕这就够了。
偶尔会有一位公共知识分子打破这种知识上的狭隘。以国王与王后为中心的历史观——上镜的上流社会时髦年轻人不时指着城堡——让位了。彼得•弗兰科潘(Peter Frankopan)推广了一种更为以波斯为中心的历史观。他的前辈史蒂文•朗西曼(Steven Runciman)改变了聪明的外行对希腊以东和以南世界的看法。但事实上,这种面向亚洲的研究被誉为特立独行,这正是问题所在,不是吗?对这些知识的粗浅了解应该是进入精英阶层的入场费,而不是一种新奇的奖励。
获得这些知识甚至可能会提振西方的士气。按照世界标准,欧洲国家并不古老。(所以,不要再讲那些已经没影响力的空话了。)它们也不是仅有的帝国。(所以把罪恶感放在大背景中。)不,美国没有“让”中国再次成为超级大国。这种情况更像是历史默认就会发生的。(所以不要自责。)
当西方在世界产出和军备中占有优势份额时,教育的狭隘主义还算合理。但现在?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乔•拜登(Joe Biden)正在华盛顿拉拢纳伦德拉•莫迪(Narendra Modi)。沙特阿拉伯不满足于把高尔夫球搞得天翻地覆,它正在吸引像贝尔纳多•席尔瓦(Bernardo Silva)这样正值黄金时期的欧洲足球运动员。体育迷眼中的全球“球场倾斜”正在发生变化。“受过教育的人”意味着什么,将不得不——也必然会——随之改变。
译者/何黎
文章编辑: tabs-guitar.com